profile

李柏鋒

退休:寫下你這一生該交代的事情──財務

Published 11 months ago • 1 min read

我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走,但是如果走得很突然,可能對家人來說,除了要面對自己離開的悲傷,還有一堆不知道怎麼處理的事情,所以最好有一些交代,今天我們先來聊一聊在財務上該交代什麼?

首先,雖然都有管道可以查,但是最好自己已經先整理好,包括有哪些保單?這些保單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獲得理賠?都是身故,意外身故和疾病身故,理賠就不一樣。還包括你有哪些銀行戶頭?也因為要處理這些事情,平常沒在用的戶頭就關起來吧!然後不必太去紀錄裡面有多少錢,因為常常都是變動的,但是如果有不會變動的,就應該寫清楚,像是定存。除了銀行,也要記錄一下券商的戶頭,同樣如果是長期持有的資產,你也可以記錄你有哪些股票?

此外,也別忘了你會有一些社會保險或福利,例如你的勞退,這其實不算在保單,但卻也是留下了一筆錢給家人,就算你根本還沒退休,依據規定:勞工於請領退休金前死亡者,應由其遺屬或遺囑指定請領人請領一次退休金。所以你如果有自提,已經繳了的錢不會白繳。而在勞保的部分,會有喪葬津貼、遺屬津貼、遺屬年金等,如果又剛好是在上班時發生事情,可能還會有職災死亡給付。甚至,還有國民年金。簡單來說,你把這些寫下來,你的家人就會被你提醒,還有這些事情要去處理。

除此以外,你可能還有一些房地產,也建議盤點清楚,甚至資料寫得越詳細越好,對於繼承人處理這些資產可能面臨的稅務問題,你留下來的資料可能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
比較麻煩的部分,你就要特別寫清楚,像是如果你持有未上市公司股票,或是待過新創公司、持有股票選擇權,跟朋友合夥做生意等等,由於這些財產不在集保中心的紀錄上,你家人可能根本不知道這些財產的存在,所以你要交代清楚,並告知這些財產的條件是什麼?該如何處理?窗口是誰?文件有哪些?也要考慮到,你是不是持有加密貨幣資產?加密錢包又要如何使用?有太多加密貨幣的資產,隨著持有者的逝去,就再也取不回來了。

其實在你整理這些資訊的過程中,你也是讓自己有機會回憶自己的這一生,這是很有趣的經驗,就算現在我還很年輕,但是做這樣的整理與回顧,仍然會啟發自己,這就是現在所留下來的經營成果嗎?自己滿意嗎?未來可以怎麼做,會變得更好呢?也許你會發現,你持有太多的比特幣或是藝術品,但比特幣萬一不再有價值,你努力的結果可能什麼都沒留下來,也許會讓你想轉換一部分到房地產去?

今天先聊財務的部分,但其實該交代的事情遠遠不止如此,甚至有些你也可以當成財務來看待。例如你所買的電子書、數位音樂、數位電影,算不算是你的財產呢?可能不算。但是如果你把帳號傳承下去呢?所以還有其他的事情也得交代,包括你的各種帳號、密碼,以及裡面所累積的內容又有哪些?你打算怎麼處理?這些,我們明天再聊吧!

這裡,我也推薦一篇臉書貼文,是關於大創銷售的一系列緊急連絡筆記本,大家也可以參考。不過是日文的,我自己也看不懂,內容是什麼我也不清楚,所以就只是提供資訊,但我想概念是一樣的,在我們還能表達的時候,把重要事項交代清楚。

李柏鋒

Read more from 李柏鋒

Reader 最近好嗎? 近來鋒哥在忙著備課,又因工作出國一趟,所以比較沒辦法發信。 這封信是想提醒你,本週四和週五晚上各有一場免費直播,如果你對主題有興趣的話,歡迎把時間留下來。 打造你的獲利模式|如何透過財商思維,讓人生的財富增值?週四晚上,由我和郝哥對談,也歡迎大家留言發問! 連結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?fbid=642998747929981&set=a.429493772613814 不需報名,但可能要追蹤一下臉書專頁,或是時間到自行上線! Gap Year與數位遊牧+自由工作者的財務規劃週五晚上,由我和小金魚對談!本場直播要報名! 報名連結:https://forms.gle/3tpFHgydM3xnT1Dx5直播平台連線數量有限,請儘早報名!

10 months ago • 1 min read

Reader 今天好嗎? 電子報休息了三天,不知道你有沒有很想念?今天跟你分享兩張圖,都是我拿最新資料做的圖表,但因為政府的資訊發表有時間落差,所以不要以為是舊的資訊。 第一張圖是109年度台灣綜合所得稅各級距的所得持分,簡單來說就是要看所得越高的人,到底是靠什麼賺錢的?而答案其實一直以來都沒有改變,也就是所得越高的人,薪資所得佔的比例越低,但股利所得佔的比例越高。 這個圖的橫軸是所得級距,例如0-54萬這個級距的稅率就是5%,然後依序是12%、20%、30%、40%,但40%以上還分出三個級距。所以是因為買了股票、領了股利,所以就變得有更高的所得?還是因為有高所得,所以能有餘裕可以投資,因此而領了更多股利呢? 我們來看第二張圖,這是110年家庭收支調查的五等分位所得分組儲蓄率資料,五等分位的意思就是把家庭按照所得的高低分成五等分,分組1就是所得最低的20%家庭,分組5就是所得最高的20%家庭。...

10 months ago • 1 min read

前面幾篇都有各自的主題,比較經濟學家和財經作家的說法有何差異。這篇算是結語,也記錄一些有趣但可能不見得那麼契合特定主題的資訊。 心理帳戶 經濟學家認為錢就是錢,是可以互換的,沒有什麼放在這個帳戶跟那個帳戶就不一樣的道理,但財經作家卻建議讀者應該根據不同的目的設定不同的帳戶,專款專用,而且有高達17本書這樣建議。漫步華爾街作者墨基爾就在書中寫道:「特定的需求,必須由專門為滿足該需求的特定資產來資助」。常見的心理帳戶有緊急準備金、退休準備金、買房頭期款、子女大學教育費用等等。 雖然經濟學家並不認為錢放哪裡會有差別,但也的確有研究指出只要把儲蓄目標記在帳戶上,就可以存到更多錢。另一個有趣的事情是,在某些時期,支出會變得更有價值,例如結婚的時候、搬家的時候、送孩子上大學的時候,這些情況下都會需要購買一些耐用品,你會不得不花錢,而這麼一來原本應該存下來的錢反而就很難存下來了,也就是儲蓄的吸引力被限制了。...

10 months ago • 1 min read
Share this post